永川科技創新賦能:“3322”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10 點擊:次
8月28日,重慶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永川區一舉斬獲14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創歷史最佳成績。
據了解,此次永川獲獎的14個項目,覆蓋了“3322”現代產業集群的多個關鍵領域。其中,重慶文理學院校長黃偉九牽頭完成的科技成果“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纖維風電葉片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斬獲一等獎,為新材料產業集群再添“利器”;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重慶英才—名家名師涂天華牽頭研發的“大功率柴油機高精度寬域可變智能噴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摘得二等獎,這項技術讓我國大功率柴油機噴射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重慶文理學院的“優質多抗花椒良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則為特色消費品產業注入了科技活力。
從研發到轉化,從引進吸引到自主創新,永川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的獨特路子。
科創碩果滿枝
為產業集群注入“硬核動力”
9月4日,記者走進重慶紅江機械的生產車間,只見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個個精密的噴射系統部件從這里下線,發往國內12個主機廠,配套大功率柴油機、氣體機和雙燃料機,最終應用于內河、江海聯運及遠洋船舶。“我們的技術首次創建了我國大功率柴油機高精度寬域噴射技術體系,油量調控方法打破國外壟斷。”涂天華手持剛下線的產品介紹,依托該技術開發的20余種規格產品,已通過瑞士WinGD與中國船級社認證,不僅助力我國實現新加坡與圣彼得堡遠洋首航,還配套了世界最大雙燃料低速機X92DF主機,為永川高端裝備產業發展筑牢了技術根基。今年,在重慶市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大專項支持下,紅江機械還交付了國內首臺甲醇噴射閥,拓展了內河船舶綠色化應用市場。
集群多點開花
科創驅動能級躍升
企業是創新主體。近年來,永川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解決企業創新難題。出臺“創新11條”獎勵政策,“免申即享”年兌現獎勵超3000萬元;相關部門落實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配套改革舉措,2024年全區企業享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23億元,同比增長12.5%,累計加計抵減增值稅6.26億元,激發企業研發積極性。
永川實施科研項目“雙90%”改革,90%技術需求由企業提出、超90%研發資金用于企業,還在全市率先選派工業科技特派員駐企,助企業明確技術需求;在此基礎上實施“揭榜掛帥”,累計張榜23個項目、金額超2500萬元,吸引多所高校團隊與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2023年以來,永川高新技術企業從229家增至336家,科技型企業從1201家增至2133家。
在永川高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壯大,形成以長城汽車等整車企業為龍頭、零部件企業配套的體系,2024年規上產值560億元,同比增長9.5%。車間內智能設備保障生產,背后的技術創新涵蓋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等領域,永川正引育關鍵配套企業,打造西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城。
高端裝備產業是永川“王牌”,作為國家裝備領域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其在智能制造裝備等領域實現集聚,2024年產值86.1億元,同比增長6.6%。廣數機器人生產基地、浙江星星冷鏈車間內,產品生產有序推進,星星冷鏈達產后年產120萬臺商用冷柜。
科技影視產業是永川“新名片”。2019年落戶的達瓦從創業團隊成長為鏈主企業,2024年其“泛元宇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入選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獲財政資助超1000萬元,“達瓦合志”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今年達瓦牽頭組建“重慶市影視元宇宙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全區集聚影視企業120余家,含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市級科技型企業,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獲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打通轉化堵點
中試平臺架“產學研橋梁”
科創賦能產業中,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因中試項目風險高,投資機構參與度低,永川通過建平臺、給項目、配基金、開放場景支持中試。
新領先(重慶)醫藥研究院中試車間,該院副院長甘興杰介紹,平臺按藥企生產流程布局,含研發實驗室、質量檢測中心等,已入駐15個高端原料及制劑研發項目,8個進入中試驗證階段,可助力自研品種確定生產工藝、承接外部臨床樣品,加速新藥申報。
重慶綠色電池研究院的退役鋰電池高值循環利用技術中試平臺,采用自主研發技術,將退役鋰電池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回收率高且環保。公司總經理孫維義表示,生產線已投用,計劃建二期,未來可處理大量退役鋰電池,該平臺入選首批國家級重點培育中試平臺,支撐永川新能源裝備產業。
低空經濟是永川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其攜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共建西部低空飛行器中試驗證基地,打造全鏈條中型工業無人機中試平臺。目前,騰盾無人機、億維特噸級eVTOL相關基地已簽約落地,未來將成為西部低空經濟創新與產業化核心載體。
構建創新生態
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永川科創成績源于持續構建創新生態。人才方面,全區人才總量超20萬人,與多所高校院所共建技術轉移平臺,推動“國產替代”成果落地;引進多位院士及專家團隊22個、高端人才100余人,50人(團隊)入選市級重點人才計劃。
科技金融方面,永川構建“種子+天使+VC+PE”基金體系,總規模超70億元,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累計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5.6億元,排名全市第二,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在貸占比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8.5個百分點。
今年8月,永川獲批建設明月湖科創園“新型顯示材料及消費電子”特色園區,成為全市探索“教育+人才+科創+產業”融合創新生態的6個區縣之一。園區結合高校創新資源與地方產業優勢,打通堵點,培育人才、促進成果轉化、催生創業項目。
如今,永川以科創為筆,在“3322”現代產業集群藍圖上書寫新篇。從高端裝備到低空經濟,創新成果落地,產業集群壯大,為永川建設重慶城市副中心、打造創新型企業集聚高地注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