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481”體系,打造智能建造產業新高地 | 長沙“十五五”智能建造發展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4 點擊:次
當前,長沙建筑業正緊緊圍繞“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兩大核心,以“四梁八柱一底座”產業體系為基礎,系統謀劃“十五五”發展新篇章。為實現從重點突破向體系化、全域推進的跨越,長沙市住建局堅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核心,圍繞“十五五”期間智能建造的產業、技術、人才的三位一體布局,著力構建技術引領產業、產業驅動創新、實踐培育人才的良性發展生態,全面繪就未來五年智能建造跨越式發展的全景藍圖,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持續動能。
近日,《長沙市“十五五”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規劃——481現代化產業體系》課題正式通過專家評審,課題成果為長沙智能建造產業未來五年的跨越式發展繪就清晰藍圖,標志著長沙即將邁入智能建造體系化、全域推進的新階段。
作為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長沙在“十四五”期間交出亮眼答卷。11項試點任務、27項具體舉措、41項試點指標全部圓滿完成,為“十五五”升級發展夯實基礎。
政策支撐持續加碼。圍繞EMPC管理模式、BIM正向設計、試點示范工程、建筑產業互聯網、數智工地、數字人才培育等領域,先后出臺60余項政策文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保障體系。如《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關于組織實施一體化(EMPC)建造方式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通知》等。
研發創新成果豐富。成立了長沙智能建造研究院,構建了“五大研發中心”,引入一批市場化科技創新平臺,鋪排完成了36項課題研究,編制30多本標準、導則,孵化近百項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技術引領力持續增強。
產業生態日趨完善。通過“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已形成智能建造咨詢、數字勘察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裝配一體化產品、智能裝備、數智賦能、人才培訓教育、智能建造新興產業的十大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目前擁有國家級裝配式產業示范基地13家、智能建造產業基地48家、產業鏈上下游規模以上企業900余家,2024年產業年度產值已突破1800億元,規模效應初步顯現。
面對建筑業轉型升級、釋放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工業化為路徑的指導思想,堅持創新驅動、安全韌性、綠色發展、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協同發展六大基本原則。
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將以EMPC[(BIM+M)+EPC]新型建造與管理模式為核心底座,重點打造“1+3+N”智能建造產業集群。通過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現代化建造湘軍”、推動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力爭到2030年實現年度產值突破5000億元,將長沙打造成為國內乃至全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
為實現5000億產值目標,《產業發展規劃》既部署系列重點任務明確“發力點”,又配套保障措施筑牢“支撐網”,形成“任務-保障”閉環推進體系。
在任務部署上,規劃聚焦八大關鍵維度精準發力:推動“四梁八柱一底座”產業體系落地,促進重點區縣集群發展,加快企業數改智轉,推動智能建造場景應用,拓展外部市場,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強化人才支撐,建立產業統計評價機制。同時,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政府、業主、設計、生產、施工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實施路徑。
為保障任務落地,規劃同步提出了系列支撐舉措: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與組織領導、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監管模式、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優化產業營商環境、加強示范推廣宣傳等,為產業集群培育與產值目標實現提供堅實保障。
評審專家一致認為,《產業發展規劃》緊扣國家建筑業轉型方向,立足長沙產業基礎,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措施務實,有望有效激活新質生產力,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表示,將全力推動規劃落地實施,以智能建造為抓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國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提供“長沙樣本”。
來源:掌上長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