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大又长又粗又硬免费-中文字幕美丽人妻被公操-日本一二三在线不卡视频-中文字幕不卡高清dvd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國家高新區最新部署:“五個牢牢把握”、“十個一”倡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1 點擊:

國家高新區歷經30多年不懈奮斗,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從2025火炬論壇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上獲悉,“十四五”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發展布局更加合理,園區總數從2020年的169家增加到了178家,覆蓋了31個省級行政區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178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占全國GDP比重達到14.3%。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聚集了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擁有的發明專利數均占到全國的50%左右。優質企業不斷壯大,匯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了4.3萬家。

“成績斐然,但使命更艱。”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任務愈發緊迫。國家高新區作為“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核心載體,必須跳出“一般園區”定位,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錨定“雙新”使命

高新區需勇當國家戰略先鋒隊

當前,我國正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國家高新區是創新的主陣地、改革的“橋頭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肩負著接續奮斗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使命。

論壇上,吳家喜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國家高新區,作出國家高新區就是又要高又要新、要承擔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等系列重要指示,為園區發展指明方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對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作出部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提出明確要求。

為此,吳家喜對國家高新區“十五五”時期發展提出四點建議: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推進,率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探索新路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率先在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率先在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躍升;深化先行先試改革,率先在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上邁上新臺階。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高新區工作的統籌指導,持續優化管理服務,與各方攜手,助力在雄安點燃的創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吳家喜表示。

論壇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作題為《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動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圍繞高新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取得的成就與未來路徑展開深度闡述。他指出,國家高新區需以五個“牢牢把握”錨定發展方向。

一是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發揮國家高新區重要載體和引擎作用;二是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發揮國家高新區引領作用;三是牢牢把握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一核心主題,發揮國家高新區主陣地作用;四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發揮國家高新區改革“試驗田”作用;五是牢牢把握“十五五”承前啟后關鍵期,高質量編制“十五五”發展規劃,更好發揮國家高新區示范帶動作用。“十個一”倡議

構建高新區創新發展新生態

為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提升園區發展品質與質量,在論壇現場,火炬中心攜手國家高新區共同發起創新發展“十個一”倡議,倡議緊扣“高”“新”核心要求,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倡議如下:

繪好一張藍圖,推動愿景落地。錨定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目標,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戰略規劃“一圖”統管、有機結合,一任接著一任干,把戰略愿景轉化為施工圖、時間表、責任書,真正繪到底、干到底、見效到底。

集成一套政策,助力紅利釋放。一體推進技術創新、企業孵化和園區發展,滾動推出資金、人才、金融、稅收等增量政策包,在強化技術策源、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上下更大功夫,構建“全周期覆蓋、全鏈條發力、全要素協同”政策生態,讓政策資源精準投向高效區域、優質企業。

共建一批平臺,促進要素融通。圍繞產業共性需求,完善布局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等服務平臺,加快建設高能級孵化載體,鼓勵龍頭企業、高校、院所、資本多元共建,強化服務開放共享,打通“書架到貨架”斷點,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

育強一套體系,護航企業成林。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完善高成長企業發現與挖掘機制,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創業投資,配套差異化金融、人才、項目、服務支持,推動“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精準滴灌,更好激發內生增長動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生的“熱帶雨林”。

聚焦一個特色,打造產業地標。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底,在優勢領域深耕細作,繪制產業鏈圖譜,實施“一鏈一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辨識度高的特色品牌,拒絕同質化競爭、內卷式發展,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產業格局。

搶灘一個賽道,激發澎湃動能。依托區域稟賦和比較優勢,深入實施新賽道培育行動,提供驗證場景、首臺(套)、科技金融“三個一”支持。探索制度創新與利益共享機制,體系化推動場景應用創新,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以新賽道點燃新質生產力。

推動一體開放,強化協同發展。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建設海外創新中心、離岸孵化基地、國別創新園,加強跨區域合作,促進產業有序轉移與有效對接,推行“飛地經濟”“一區多園”利益分成,推動資源高效利用與協同,讓技術、資本、人才跨境自由流動。

優化一流服務,營造無憂環境。全面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廣“高新事、高興辦”和“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風清氣正廉潔環境,健全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讓政務服務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微不至。

守護一流生態,厚植綠色本底。強化園區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理念,嚴守生態紅線,打造藍綠交織、城鄉交融的優美自然環境,優化空間布局、完善配套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宜創的現代科技新城,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擦亮一面旗幟,賡續創新精神。統一視覺標識和品牌形象,強化身份認同與責任歸屬,多方位展示火炬形象與發展成效,講好高新故事、培育創新氛圍,踐行“創新、引領、服務、奉獻”火炬精神,建立全球火炬故事庫,讓“火炬”旗幟高高飄揚,進一步擦亮“火炬”品牌。

倡議已達,行動正在其時。國家高新區需以“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闖改革“深水區”、啃發展“硬骨頭”,通過“十個一”倡議協同發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的轉型,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策源地與示范引領區。同期發布的國家高新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將通過統一門戶、數據與標準,打造園區發展 “數字主干道”,為“十個一”倡議落地提供技術支撐。聚焦新賽道深耕實踐

高新區代表共話新質生產力培育路徑

在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各地高新區的代表圍繞新賽道培育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展開深入探討,并結合本地實踐分享寶貴經驗,為全國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與務實路徑。

南京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成軍表示,南京立足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已在8個領域布局未來產業賽道。培育過程中,南京注重精準發現技術前沿信息,依托貫通式轉化體系,從技術發現、驗證到中試孵化實現全鏈條推進,同時構建市場化、專業化、多元化培育體系,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蕪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新宇強調,新質生產力培育需立足產業基礎做延伸提升。蕪湖以奇瑞、三只松鼠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賽道發力,通過打造完備創新園區載體、強化人才賦能、發揮龍頭企業孵化作用,已培育300家智能網聯汽車配套企業,力爭“十五五”期間實現相關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虎丘區區長吳琦指出,蘇州高新區堅持“立足稟賦、深挖潛力”,聚焦光電技術、新能源等賽道深耕細作。關鍵舉措在于發揮鏈主企業市場化帶動作用,同時秉持“一米寬百米深”理念,在細分領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培育核心競爭力。

包頭稀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奇介紹,高新區依托稀土資源和風光能源優勢,以北方稀土等龍頭企業為抓手,構建完整產業鏈條,形成“制儲氫運”新賽道和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體系。通過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搭建協同創新網絡、加大科創基金扶持,破解西部人才和資金短板,推動產業向高端裝備和應用場景延伸。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園區管理處處長勞俊華從該省協同角度提出,新賽道培育既要關注新興產業,也要挖掘傳統產業潛力,在細分領域尋找突破點。浙江通過遴選42個新賽道、布局22個重點培育區域、建立技術預警機制,統籌推進全省高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打通全鏈條孵化體系,形成大孵化集群效應。

搶占先機,贏得未來。各地高新區代表的實踐探索,彰顯了國家高新區在培育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責任擔當。

據悉,會議期間火炬中心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韓火炬創新園簽訂合作協議。國家高新區中試創新協作網絡啟動。全國高新區代表圍繞2025年科研助理崗位開發落實工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國家高新區綠色低碳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為全面推動國家高新區提質升級,在新征程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和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更大、更多、更實“高新”貢獻!

來源:中國高新區雜志社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國家高新區最新部署:“五個牢牢把握”、“十個一”倡議

2025-11-11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國家高新區歷經30多年不懈奮斗,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從2025火炬論壇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上獲悉,“十四五”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發展布局更加合理,園區總數從2020年的169家增加到了178家,覆蓋了31個省級行政區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178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占全國GDP比重達到14.3%。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聚集了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擁有的發明專利數均占到全國的50%左右。優質企業不斷壯大,匯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收超億元的企業達到了4.3萬家。

“成績斐然,但使命更艱。”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任務愈發緊迫。國家高新區作為“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核心載體,必須跳出“一般園區”定位,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錨定“雙新”使命

高新區需勇當國家戰略先鋒隊

當前,我國正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國家高新區是創新的主陣地、改革的“橋頭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肩負著接續奮斗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使命。

論壇上,吳家喜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國家高新區,作出國家高新區就是又要高又要新、要承擔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使命等系列重要指示,為園區發展指明方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對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作出部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提出明確要求。

為此,吳家喜對國家高新區“十五五”時期發展提出四點建議: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推進,率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探索新路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率先在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率先在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實現新躍升;深化先行先試改革,率先在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上邁上新臺階。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高新區工作的統籌指導,持續優化管理服務,與各方攜手,助力在雄安點燃的創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吳家喜表示。

論壇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作題為《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動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圍繞高新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取得的成就與未來路徑展開深度闡述。他指出,國家高新區需以五個“牢牢把握”錨定發展方向。

一是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發揮國家高新區重要載體和引擎作用;二是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發揮國家高新區引領作用;三是牢牢把握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一核心主題,發揮國家高新區主陣地作用;四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發揮國家高新區改革“試驗田”作用;五是牢牢把握“十五五”承前啟后關鍵期,高質量編制“十五五”發展規劃,更好發揮國家高新區示范帶動作用。“十個一”倡議

構建高新區創新發展新生態

為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提升園區發展品質與質量,在論壇現場,火炬中心攜手國家高新區共同發起創新發展“十個一”倡議,倡議緊扣“高”“新”核心要求,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倡議如下:

繪好一張藍圖,推動愿景落地。錨定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目標,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戰略規劃“一圖”統管、有機結合,一任接著一任干,把戰略愿景轉化為施工圖、時間表、責任書,真正繪到底、干到底、見效到底。

集成一套政策,助力紅利釋放。一體推進技術創新、企業孵化和園區發展,滾動推出資金、人才、金融、稅收等增量政策包,在強化技術策源、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上下更大功夫,構建“全周期覆蓋、全鏈條發力、全要素協同”政策生態,讓政策資源精準投向高效區域、優質企業。

共建一批平臺,促進要素融通。圍繞產業共性需求,完善布局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等服務平臺,加快建設高能級孵化載體,鼓勵龍頭企業、高校、院所、資本多元共建,強化服務開放共享,打通“書架到貨架”斷點,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

育強一套體系,護航企業成林。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完善高成長企業發現與挖掘機制,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創業投資,配套差異化金融、人才、項目、服務支持,推動“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精準滴灌,更好激發內生增長動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生的“熱帶雨林”。

聚焦一個特色,打造產業地標。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底,在優勢領域深耕細作,繪制產業鏈圖譜,實施“一鏈一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辨識度高的特色品牌,拒絕同質化競爭、內卷式發展,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產業格局。

搶灘一個賽道,激發澎湃動能。依托區域稟賦和比較優勢,深入實施新賽道培育行動,提供驗證場景、首臺(套)、科技金融“三個一”支持。探索制度創新與利益共享機制,體系化推動場景應用創新,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以新賽道點燃新質生產力。

推動一體開放,強化協同發展。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積極建設海外創新中心、離岸孵化基地、國別創新園,加強跨區域合作,促進產業有序轉移與有效對接,推行“飛地經濟”“一區多園”利益分成,推動資源高效利用與協同,讓技術、資本、人才跨境自由流動。

優化一流服務,營造無憂環境。全面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廣“高新事、高興辦”和“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風清氣正廉潔環境,健全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讓政務服務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微不至。

守護一流生態,厚植綠色本底。強化園區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理念,嚴守生態紅線,打造藍綠交織、城鄉交融的優美自然環境,優化空間布局、完善配套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宜創的現代科技新城,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擦亮一面旗幟,賡續創新精神。統一視覺標識和品牌形象,強化身份認同與責任歸屬,多方位展示火炬形象與發展成效,講好高新故事、培育創新氛圍,踐行“創新、引領、服務、奉獻”火炬精神,建立全球火炬故事庫,讓“火炬”旗幟高高飄揚,進一步擦亮“火炬”品牌。

倡議已達,行動正在其時。國家高新區需以“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闖改革“深水區”、啃發展“硬骨頭”,通過“十個一”倡議協同發力,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的轉型,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策源地與示范引領區。同期發布的國家高新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將通過統一門戶、數據與標準,打造園區發展 “數字主干道”,為“十個一”倡議落地提供技術支撐。聚焦新賽道深耕實踐

高新區代表共話新質生產力培育路徑

在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各地高新區的代表圍繞新賽道培育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展開深入探討,并結合本地實踐分享寶貴經驗,為全國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與務實路徑。

南京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成軍表示,南京立足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已在8個領域布局未來產業賽道。培育過程中,南京注重精準發現技術前沿信息,依托貫通式轉化體系,從技術發現、驗證到中試孵化實現全鏈條推進,同時構建市場化、專業化、多元化培育體系,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蕪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新宇強調,新質生產力培育需立足產業基礎做延伸提升。蕪湖以奇瑞、三只松鼠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賽道發力,通過打造完備創新園區載體、強化人才賦能、發揮龍頭企業孵化作用,已培育300家智能網聯汽車配套企業,力爭“十五五”期間實現相關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虎丘區區長吳琦指出,蘇州高新區堅持“立足稟賦、深挖潛力”,聚焦光電技術、新能源等賽道深耕細作。關鍵舉措在于發揮鏈主企業市場化帶動作用,同時秉持“一米寬百米深”理念,在細分領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培育核心競爭力。

包頭稀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奇介紹,高新區依托稀土資源和風光能源優勢,以北方稀土等龍頭企業為抓手,構建完整產業鏈條,形成“制儲氫運”新賽道和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體系。通過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搭建協同創新網絡、加大科創基金扶持,破解西部人才和資金短板,推動產業向高端裝備和應用場景延伸。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園區管理處處長勞俊華從該省協同角度提出,新賽道培育既要關注新興產業,也要挖掘傳統產業潛力,在細分領域尋找突破點。浙江通過遴選42個新賽道、布局22個重點培育區域、建立技術預警機制,統籌推進全省高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打通全鏈條孵化體系,形成大孵化集群效應。

搶占先機,贏得未來。各地高新區代表的實踐探索,彰顯了國家高新區在培育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責任擔當。

據悉,會議期間火炬中心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韓火炬創新園簽訂合作協議。國家高新區中試創新協作網絡啟動。全國高新區代表圍繞2025年科研助理崗位開發落實工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國家高新區綠色低碳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為全面推動國家高新區提質升級,在新征程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和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更大、更多、更實“高新”貢獻!

來源:中國高新區雜志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宗县| 大港区| 讷河市| 平塘县| 鄯善县| 微山县| 专栏| 赤壁市| 高陵县| 谢通门县| 乌恰县| 海门市| 新平| 随州市| 嘉兴市| 炎陵县| 荔波县| 旬邑县| 康保县| 梅河口市| 溧水县| 桓台县| 哈尔滨市| 调兵山市| 张北县| 昌图县| 民丰县| 辛集市| 漳州市| 曲松县| 昌黎县| 九龙城区| 安乡县| 扎鲁特旗| 颍上县| 谢通门县| 若羌县| 永城市| 江华| 鹤山市|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