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核能、新型儲能寫入規劃 “十五五”能源產業要怎么干?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05 點擊:次
“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轉型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10月28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規劃建議》),為我國未來五年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其中,能源產業發展也迎來新一輪的發展規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十四五”是我國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時期。經過這一階段的發展,我國能源供給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綠色轉型加速推進、能源布局更加優化,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蓬勃向上。而在“十四五”已經取得的成績上,“十五五”時期,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無疑要登上新的臺階。
因此,《規劃建議》提出了“十五五”我國能源領域發展的整體目標——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初步建成。
那么,《規劃建議》中涉及能源領域的哪些“關鍵詞”值得重點關注呢?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規劃建議》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一體推進創新設施建設、技術研究開發、產品迭代升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這里,新能源依然被視作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產業并列,體現出新能源產業集群背后的龐大市場潛力。值得肯定的是,經過過去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我國電力增量的主體,并且在裝機規模、發電量、產業鏈完整性等方面實現領先。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在“十五五”期間,盡管新能源產業依舊被視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群之一,也將轉向產業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而在未來產業方面,氫能、核聚變能被“點名”——《規劃建議》指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截至目前,我國氫能和核聚變領域雖仍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但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在氫能領域,截至2024年底,我國氫氣產能超5000萬噸/年,同比增長約1.6%;全國累計規劃建設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超600個,已建成項目超90個,已建成產能約12.5萬噸/年,已建項目產能占全球的51%(數據來源:《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2.8萬輛,商用汽車領域示范規模國際領先,累計建成加氫站超500座(數據來源:《氫能汽車藍皮書:中國車用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4)》)。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規劃建議》指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優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力建設新型能源基礎設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布局更加優化,其背后正是區域化的能源重點工程、跨省跨區能源輸送通道的建設支撐。例如,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信息,“十四五”期間,結合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和中東部地區電力供需形勢,我國先后投運白鶴灘—江蘇、隴東—山東、哈密—重慶、寧夏—湖南等特高壓輸電通道,“西電東送”輸電能力提升至3億千瓦以上。在天然氣管網方面,布局和實施一批骨干管網工程和互聯互通項目,投產西四線吐魯番至中衛段等管道,開工建設西三線中段、川氣東送二線等管道。
然而,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清潔化發展,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便顯得迫在眉睫。廈門大學教授、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十五五’期間,構建與新型電力系統相匹配的能源基礎設施將成為一個核心工作。”他還建議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煤電在“十五五”期間作為發電的基本盤需要繼續推進低碳化、清潔化和靈活化改造,來補充風電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第二,充電樁將為成為新型能源基礎設施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第三,儲能規模需要繼續擴大,國家可以從戰略、資金以及政策等方面來推進電網側儲能的規模化建設。
“全國統一大市場”“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規劃建議》提出,要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統一市場監管執法,加強質量監管,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形成優質優價、良性競爭的市場秩序。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能源轉型、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關鍵支撐。事實上,當前我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已經進入關鍵階段,這涉及統一制度規則、統一基礎設施、統一要素市場、統一商品服務以及統一監管機制等方面。今年,我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亦迎來標志性事件——7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關于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復函》,這一政策的出臺,填補了跨電網電力交易長期存在的制度空白。
而《規劃建議》所提及的“內卷式”競爭的綜合整治,亦與新能源產業制造環節密切相關。今年以來,包括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制造產業環節,“反內卷”力度不斷加大,不少行業的治理效果已經顯現。此次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寫入《規劃建議》,無疑是對未來五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追求。
“新型能源體系”“碳達峰”
《規劃建議》指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推進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強國。堅持風光水核等多能并舉,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煤電改造升級和散煤替代。全面提升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安全韌性水平,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智能電網和微電網建設。提高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動能源消費綠色化低碳化。加快健全適應新型能源體系的市場和價格機制。
上述內容,多個細分領域的關鍵詞首次被寫入《規劃建議》。例如,“風光水核等多能并舉”,智能電網、微電網等都是在五年規劃中首次提及。而多種清潔能源的替代性發展,共同促成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關鍵基礎。
值得肯定的是,經過“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我國能源轉型取得了矚目成就——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到21.59億千瓦,約占全國總裝機的59.2%,發電量占比達到39.7%。其中,水電裝機4.4億千瓦、風電裝機5.73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11億千瓦。
我國核電發展平穩有序,截至2025年6月底,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6091萬千瓦,在運、核準和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1.13億千瓦,規模升至世界第一。新型儲能快速發展,煤電“三改聯動”改造規模達到3.5億千瓦。
《規劃建議》還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推動煤炭和石油消費達峰。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零碳工廠和園區。
而作為我國推進實現碳達峰目標的主力軍之一,在“十五五”期間,我國能源產業的低碳化、清潔化轉型無疑需要進一步提速,并且賦能社會經濟發展之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