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謀劃指南(2025)》農業農村部分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30 點擊:次
《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謀劃指南(2025年版)》
前言
加快高質量發展,核心在項目,關鍵靠資金。項目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強支撐,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抓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
為積極謀劃爭取更多上級資金,我委結合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圍繞
“現代化產業體系、
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區域協調發展、
綠色發展、
民生福祉、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等8個領域,
聚焦“水運、水利、城市地下管網及設施、防災減災能力提升、農業、鄉村振興、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節能降碳、污染治理、教育強國基礎設施、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等23個專項,
編印了《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謀劃指南(2025年版)》,希望給大家在組織項目謀劃和對上爭資時提供參考,力爭2025年對上爭取成果實現新突破。
九、農業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農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農經規〔2024〕744號)、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安徽省林業局《關于做好 2025年農業、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修復領域 中央投資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皖發改農經〔2024〕477號)。
2.支持范圍
(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優先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確定的我省38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以及平原地區、大中型灌區等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以縣(市、區)為單位儲備申報,規模一般不低于5萬畝,項目單位要編制初步設計。
(2)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
優先從我省38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以及《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確定的我省大豆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中選擇,各地可根據實際適當擴大范圍。
以縣(市、區)為單位儲備申報,大豆單產提升工程規模原則上在3萬畝以上,玉米單產提升工程規模一般為5萬畝或10萬畝,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2024 年已實施過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的地塊不再重復支持。
(3)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
全省可儲備申報1個農作物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要求在國家認定的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縣,建設蔬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
(4)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陸生動物疫病病原學監測區域中心項目。已列入《全國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5 年)》,在充分考慮實驗室人員、技術和經費保障條件的基礎上,優先考慮畜禽養殖量較大、疫病防控任務重的地市,依托各監測中心所在地市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獸醫實驗室,重點改建4個區域中心,對實驗室進行更新改造,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項目。擬建項目為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全省儲備項目原則上不超過6個。設立動物防疫指定通道的市可對照條件組織申報,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場項目。優先支持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試點地區、跨行政區域收集處理病死畜禽的項目,以及地方政府積極支持、有市場主體愿意承擔、建設用地有保障的地區建設,項目單位要編制實施方案。
——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分中心(省級)田間監測點項目。由省植保植檢機構打捆儲備申報和組織實施,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重大病蟲疫情區域應急防控設施及物資儲備庫項目。由省植保植檢機構把關審核和儲備申報,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天敵微生物等綠色防控產品生產繁育基地項目。由省植保植檢機構把關審核和儲備申報,承建的企業、科研、教學單位必須具備相關研發優勢和生產基礎,并能及時落實相關配套資金,項目單位是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是企業的編制實施方案。
——遷飛性害蟲雷達監測站項目。省級及以上植保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儲備申報,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3.支持比例
(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按照新建和改造提升畝均2400元、2200元投資標準予以補助。
(2)大豆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
按照大豆單產提升畝均400元、玉米單產提升畝均300元投資標準予以補助。
(3)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
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低于1000萬元、不高于1200萬元,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40%。
(4)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陸生動物疫病病原學監測區域中心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超過200 萬元,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80%。
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超過40萬元,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80%。
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場單個項目中央定額投資200萬元,地方投資和企業自有投資不少于300萬元。
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分中心(省級)田間監測點項目,中央投資占項目總投資比例不超過80%,監測點項目縣中央投資規模控制在300 萬元以內,每個監測點中央投資改建25萬元、新建35萬元,重點監測點每個再增加30萬元,每個縣級信息處理平臺30萬元。
重大病蟲疫情區域應急防控設施及物資儲備庫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超過20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或單位自籌資金不低于中央投資。
天敵微生物等綠色防控產品生產繁育基地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超過500萬元,承建單位配套投資不少于中央投資。
遷飛性害蟲雷達監測站單個項目中央投資不超過200萬元,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80%。
十、鄉村振興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農經規〔2024〕1723號)、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安徽省林業局《關于做好2025年農業、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修復領域中央投資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皖發改農經〔2024〕477號)。
2.支持范圍
(1)和美鄉村建設項目。
村莊公共設施,主要是村內道路、公共照明、公共綠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主要是整村或聯村集中式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以及接入城鎮污水管網的管道建設。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主要是生活垃圾轉運、處置設施建設。
鼓勵集中建設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就地就近就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農業生產基地配套基礎設施,主要是農業種植養殖基地的灌溉排水、電力增容、生產道路、農業生產、污水處理等設施。
農產品加工流通集聚區配套基礎設施,主要是服務聚集區內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的公用性保鮮、檢驗檢測、集聚區內部公共道路等設施。
促進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給排水、污水處理、道路等設施。
3.申報要求
(1)和美鄉村建設項目。
以縣(市、區)為單位儲備申報,要選擇村莊類別集聚提升類村莊,優先支持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村莊,村莊規劃編制需完成審批,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各市儲備申報原則上不超過1個,下轄縣(市、區)較多的市可適當增加項目個數。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以縣(市、區)為單位儲備申報,優先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周邊和相關部門聯合認定的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范圍內的項目,以點帶面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各市儲備申報原則上不超過1個,下轄縣(市、區)較多的市可適當增加項目個數。
4.支持比例
(1)和美鄉村建設項目。
每個項目縣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不超過8000萬元,
其中,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300萬元,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500萬元。
(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每個項目縣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不超過4000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總投資的50%。
十一、以工代賑示范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第57號)、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25年以工代賑投資建議計劃編報工作的通知》。
2.支持范圍
(1)現階段,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專項投資項目含以工代賑示范工程、為重點工程項目配套的以工代賑項目兩種類型。主要涉及省鄉村振興持續攻堅區、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任務較重地區、產糧大縣以及受自然災害影響較重地區,其中為重點工程項目配套的以工代賑項目支持范圍可拓展至全省。
(2)包括《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明確的中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配套設施。其中為重點工程配套的以工代賑中央預算內項目,要圍繞2023年以來適用以工代賑的國家和省、市兩級重點工程項目清單,且建設進度為已批復即將開工或已開工在建的重點工程項目,按照《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明確的以工代賑專項資金投向范圍,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內容謀劃為單獨的以工代賑項目。
3.支持比例
單個項目申請中央投資額度不低于200萬元、不高于800萬元,其中發放的勞務報酬占中央投資的比例應在30%以上并盡量提高。
五、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經貿規〔2023〕1753號)。
2.支持范圍
(1)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
重點支持已納入年度建設名單的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范圍內的基礎性、公共性、公益性設施補短板項目,包括多式聯運轉運場站項目,高標準公共倉儲設施新建、改擴建及智能化改造項目,保稅倉儲設施項目,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信息化提升項目,應急物流設施項目等。
(2)冷鏈物流設施項目。
重點支持冷鏈集配中心項目,公共冷庫新建、改擴建、智能化改造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
(3)城郊大倉基地項目。
重點支持城郊大倉基地范圍內的基礎性、公共性、公益性補短板設施項目建設,包括高標準公共倉儲、分撥配送設施新建、改擴建及智能化改造項目等。
2025年重點支持冷鏈物流設施項目,主要包括:單體庫容在2萬立方米以上的冷藏庫、冷凍庫新建及改擴建項目;存量冷庫智能化改造以及相關分揀、流通加工等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等。
3.支持比例
單個項目補助比例原則上不超過項目核定投資的30%。
十五、生態保護修復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生態保護修復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農經規〔2024〕590號)、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安徽省林業局《關于做好 2025年農業、鄉村振興、生態保護修復領域中央投資項目儲備工作的通知》(皖發改農經〔2024〕477號)。
2.支持范圍
(1)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項目。
(2)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4)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5)重點生態資源保護項目。
(6)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建設、林業行業及執法能力建設項目。
3.申報要求
(1)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項目。
已納入《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2)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項目實施范圍聚焦長江流域,申報項目(法人)單位為縣級人民政府,項目單位要編制實施方案。已實施過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的縣,以及已開展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的縣不納入儲備范圍,且不得同時報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國家安排我省名額已用完,其他省份出現申報空缺名額后,視情況遞補。
項目實施限定在生豬存欄量≥10萬頭或存欄豬當量≥20萬頭、符合條件的縣(市、區),申報項目(法人)單位為縣級人民政府,項目單位要編制實施方案。
已實施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或中央財政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和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的縣不納入儲備范圍,且不得同時申報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4)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列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及其專項建設規劃,符合支持方向的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5)重點生態資源保護項目。列入《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 年)以及其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中部署的項目,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6)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建設、林業行業及執法能力建設項目。列入《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以及其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中部署的項目,項目單位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4.支持比例
(1)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項目,支持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50%,且中央投資規模不低于200萬元。
(2)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不超過5000萬元,比例不超過總投資的50%。
(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單個項目不超過總投資的50%,每個縣不超過3000萬元,中央投資分兩年安排。
(4)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支持比例70%;濕地保護修復項目,按照80%執行。
(5)重點生態資源保護項目,森林草原防滅火項目支持比例為70%,其中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最高不超過新建50萬元/公里、改造30萬元/公里;國家級林草種質資源保存庫項目支持比例為80%,鄉土樹種保供繁育基地、采種良種基地項目支持比例為40%;管護用房建設項目,定額支持標準為新建或重建改造35萬元/個、加固改造或移動管護用房25萬元/個、功能完善10萬元/個。
(6)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地建設項目,支持比例為80%;林業科技創新能力項目,支持比例為80%;林業執法監管能力建設項目,定額支持標準為一級站40萬元/個、二級站30萬元/個。
二十三、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專項
1.政策依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糧食和儲備局《關于印發<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發改經貿規〔2023〕1756號)。
2.支持范圍
(1)中央儲備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
(2)中央儲備棉花、食糖直屬庫倉儲設施項目。
(3)承擔地方政府糧食儲備任務的糧食倉儲設施項目,政策性糧食收購有倉容缺口區域的糧食倉儲設施項目,位于糧食物流重點線路、節點上的糧食倉儲物流項目,以及應急保障中心項目等。
3.主要申報條件
2025年重點支持承擔地方政府儲備任務的糧食倉儲設施;地方企業在關鍵節點的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糧食倉儲設施升級改造。
(1)糧食倉儲項目。
要承擔地方政府儲備任務且有相關證明。優先支持倉容缺口較大地區的項目建設。
標準化儲備倉單個項目原則上不低于2.5萬噸;收納倉不低于1萬噸;大中城市成品糧儲備庫單個項目建倉規模不低于1萬噸。
(2)港口、口岸接卸中轉能力提升項目。
長江沿線(中下游)項目用于快速中轉的筒倉等倉容不低于5萬噸,可實現的糧食年中轉量在100萬噸以上;
其他內河沿線項目用于快速中轉的筒倉等倉容不低于2.5萬噸,可實現的糧食年中轉量在20萬噸以上;口岸項目可實現的糧食年運量在30萬噸以上。
(3)鐵路散糧運輸項目。
項目應位于中轉量集中的鐵路樞紐節點,發運或接卸點有條件建設鐵路散糧專用車或集裝箱接發設施,鐵路專用線應滿足整列到發要求,可實現的糧食年運量在30萬噸或4000標準箱以上。
(4)糧庫升級改造項目。
涉糧地方企業1998年—2018年建成的承擔政府儲備任務、完好倉容規模在1萬噸及以上庫點的糧食倉儲設施升級改造項目。
重點支持位于糧食物流核心樞紐城市、關鍵節點的項目。對已納入整合集并、退城進郊、拆舊建新淘汰等計劃庫點的現址新建項目不予支持。
其中,對2.5萬噸及以上規模的庫點實施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與綠色倉儲能力提升;對1—2.5萬噸規模的庫點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改造的倉型以承擔儲備功能的平房倉、淺圓倉為主,適當對糧食收納倉房實施基礎設施改造。
4.支持比例
中央儲備糧食倉儲物流設施項目、中央儲備棉花和食糖倉儲設施項目補助比例不高于本專項支持建設內容核算投資的70%,其他中央企業和地方項目補助比例不高于30%。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