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產業、促轉型、重融合——德州市聚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03 點擊:次
近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工作簡報》刊登德州市典型做法:抓產業、促轉型、重融合——德州市聚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德州市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產業升級、綠色轉型、融合發展,錨定目標任務,狠抓推進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強市、數字經濟城市百強,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62.8%,居全省第一位。
著力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
強化高質量發展核心支撐
(一)改造與賦能并行,推動傳統產業“老樹開花”。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引入省級高端智庫指導,圍繞機械、化工、輕工、食品等重點產業,“一縣一業一策”開展技改診斷,150個市級重點技改項目,1—7月完成投資178.1億元。加快數實融合賦能數智轉型,深入企業診斷服務,成立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聯盟,診斷服務企業90家;培育鏈式轉型示范,構建“產業大腦+晨星工廠”轉型模式,調味品產業大腦入選省級示范型“產業大腦”,179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數量居全省第2;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認定基礎級智能工廠81家,培育卓越級國家智能工廠1家,獲批先進級省級智能工廠30家、數量居全省第1位。
(二)提質與增量并重,推動新興產業“枝繁葉茂”。堅持“點”上強企,印發《德州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落實16項任務43項措施。建立逐企逐項逐階梯次培育機制,組建“一起益企”中小企業專家服務團,逐企逐項逐階診斷、輔導、提升,融入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典型經驗被工信部推廣。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4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4家。堅持“線”上強鏈,整合產業鏈布局,整合組建輕工紡織產業鏈,在細分行業增加人工智能、地熱能、低空裝備等產業;印發《德州市產業鏈群發展促進組織工作指引》,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化工等產業試點,建立“事業中心+國企+產業服務機構”的產業鏈群促進組織,加快構建新興產業優良生態。堅持“面”上強群,鞏固提升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高端裝備、體育器材等優勢產業,穩步提升先進產能占比;“一縣一策”發展首位產業,優選1—2個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培植,全力打造一批體量大、動能強、穩底盤的增長引擎,2025年新增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家,總數達到13家、居全省第2位。
(三)育苗與助長并舉,推動未來產業“根正苗旺”。積極培育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加快發展生物產業,新增生物制造產業鏈,深耕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等細分領域,培育齊河生命健康、禹城合成生物產業集群。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規劃布局以無人車、無人機為主導的“智能體”產業,引進上海清蕓引擎機器人項目,4家企業入選省低空領域重點產品和典型應用場景。奧鏈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運營平臺入選全省首批優秀工業領域導向場景類服務平臺,4個項目入選全省工業領域行業大模型“揭榜掛帥”攻關項目。
著力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激活高質量發展綠色動能
(一)構建綠色能源應用體系。聚焦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持續探索、創新突破,新能源裝機規模、技術裝備水平邁上新臺階,綠色低碳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初步形成。今年以來,已爭取1個“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國家級試點縣,1個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國家試點,3個“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省級試點單位,1個山東省綠電產業試點園區,4個省級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3個山東省地熱能試點工程,7個新型儲能示范項目。1—7月,全市新能源發電量116.8億千瓦時,居全省第3位,較去年同期增加19.1億千瓦時,可解決約55萬噸新增能耗需求;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62.8%,居全省第1位,新增全社會用電量全部實現綠電供應。
(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搭建綠色制造四級培育庫,分級發力、分領域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培育市級綠色工廠4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家。深入實施節能診斷—改造提升—示范創建推進模式,開展“節能診斷服務進企業”活動,推動企業從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完成節能監察任務企業4家。強化節水示范建設,探索集水效、能效評價為一體的系統節能路徑,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選2024年國家造紙行業水效領跑者企業,德州市陵城區經濟開發區入選2024年國家水效領跑者工業園區(全省唯一)。
(三)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聚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制定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狠抓7個方面、27項攻堅任務,1—7月,PM2.5濃度同比改善20.5%,優良天數同比改善11.2%。持續加大對河流斷面水質的監管,1—7月,6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50%,無劣Ⅴ類水體。積極開展美麗河湖建設,馬頰河(慶云段)獲評省級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4家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項目已建成投運。
著力推進重大戰略融入
放大高質量發展綜合優勢
?(一)深度對接京津冀。發揮德州(北京)協同創新中心平臺樞紐作用,舉辦15場京德沙龍和京德直通車活動,新引進有研集團釩電解液等9家項目入駐孵化,新落地千噸級環保可降解新材料等2個項目。加快天衢新區建設,新引進過億元京津冀項目7個、總投資45億元。持續完善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配套,累計引進阿里巴巴、美團等項目32個,使用辦公面積2萬平方米。
(二)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印發《德州市2025年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要點》《德州市落實省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若干政策措施工作臺賬》等文件,圍繞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遴選41個項目重點推進,1-7月累計完成投資25.4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69.5%。積極融入黃河科創大走廊,實施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項目2項。搭建全國首個“黃河流域政務服務通辦圈”,組織黃河流域6省(區)20市、172縣(市區)合作簽約,共同簽訂《黃河流域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
(三)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印發《德州市融入省會經濟圈(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圍繞設施互聯、產業協作、服務共享等7個方面,加快推進26項年度重點任務。齊州黃河大橋建設等17個涉及德州的重要事項,列入《濟南都市圈2025年度工作要點》。濟南至寧津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全速推進,1—7月累計完成投資52.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