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丨湖北紡織工業轉型的五大新路徑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02 點擊: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各地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不同,抓產業轉型升級要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突出自身特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傳統產業發展,立足湖北實際提出打好汽車、鋼鐵、化工產業轉型“三大戰役”,接力實施紡織、食品、建材產業轉型“新三大戰役”。
紡織產業作為湖北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時尚消費品產業,肩負著穩定就業、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
8月26日,《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工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印發,為湖北紡織工業轉型勾勒出清晰作戰圖。
湖北紡織工業怎么轉?轉向哪兒?帶你一起劃重點。
細看《方案》,“五大任務”共17項內容,都是實打實的作戰攻略——
一是實施創新引領工程,拓展應用新領域。
瞄準基礎攻堅,支持武漢紡織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聚焦紡織新材料與國產替代,重點突破前沿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制造工藝與專業工業軟件。
瞄準前沿領域,在開發“高精尖”產品指明具體方向。比如化纖方面,支持研發高強阻燃錦綸66、可降解與生物基纖維,突破高端化纖進口替代瓶頸。紡織方面支持開發醫用抗菌面料、麻紡醫用敷料、車用耐磨基材,切入醫療、新能源賽道;服裝方面支持推出智能監測服、抗輻射工裝、調溫戶外服,用科技賦能穿戴;家紡方面支持升級天然彩棉產品、抗菌防螨床品,讓家紡更健康、更品質。
支持打通“轉化鏈”梗阻,變單打獨斗為聯合攻堅。支持際華三五四二、穩健等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中小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省級研發與中試平臺,提供“概念驗證-中試-應用”全鏈條服務,讓成果轉化更快、更順、更有效。
二是實施全鏈整合工程,重塑產業新優勢。
全鏈整合工程瞄準了四個方面,分別是升級基礎紡織,比如推動棉紡向高支混紡、麻紡向精細化發展,推廣緊密紡、生物脫膠等技術;做強化纖制造,重點發展錦綸、纖維素纖維、再生纖維,打造“煤化工-錦綸”全產業鏈,力爭2027年化纖產能達150萬噸;突破印染瓶頸,建設荊州、黃梅綠色印染產業園,引進龍頭企業,推廣數碼印花、少水染色技術,實現集約化生產;拓展高端終端,大力發展醫用、車用、航天用等產業用紡織品和漢派國潮、功能服飾等高品質服裝,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三是實施綠色智造工程,賦能轉型新動能。
持續推進智能化轉型,引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先進技術裝備,推進全流程智能裝備替代,加大化纖、織造、紡紗企業全流程智能工廠建設。打造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流程低碳制造技術體系,開發印染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建立產品碳足跡追溯體系。
四是實施時尚生態重構工程,搶占發展新賽道。
推進“云創意+AI設計”新模式,依托武漢打造“新漢派”服裝時尚創意孵化中心,構建時尚創意設計生態鏈。營造“數字營銷+快反智造”新業態,布局天門直播電商+漢口北跨境電商+漢正街元宇宙營銷的電商矩陣。完善“線上線下+供應鏈”新體系,依托華紡鏈、長江云紡等平臺實現產能共享、訂單協同、供應鏈整合。打造“國際化+特色化”新平臺,支持地方舉辦非織造布、戶外服、嬰童裝等特色產業活動,推進原創設計、品牌建設、渠道銷售融合發展。
五是實施集群再造工程,激活資源新引擎。
培育區域特色集群,依托襄陽、漢川等地打造國家級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群3個,培育形成5-6個全國知名的區域公用品牌。壯大龍頭骨干企業,依托奧美、愛帝、裕大華等企業形成“龍頭+配套”的產業集群生態。
《方案》總體目標明確,要以科技、時尚、綠色、健康為引領,以補鏈、強鏈、延鏈為重點,以紡織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為突破口,以打造“數字營銷+智能制造”產業新生態為著力點,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將湖北打造成全國紡織產業轉移承載地、先進制造基地,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來說,到2027年底,湖北要完成這些小目標——
產業規模上,全省紡織工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培育千億級江漢平原紡織服裝產業集群1個,千億級紡織服裝電商基地1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群3個。
產業結構上,化學纖維產能達到150萬噸,本地印染產業配套率提升至55%以上,終端產品占比超40%,培育消費名品10個以上。
創新實力上,力爭規上紡織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65%以上,建成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新增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5家。
智能綠色上,力爭規上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全覆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再生纖維制品規模占比力爭達到15%。
可以預見,這份《方案》落地后,將為湖北紡織工業“轉”出一片新天地,助力鄂企擺脫低價競爭的內卷旋渦,搶占未來新興市場,擦亮湖北制造的金色名片!
來源:湖北日報